陸游(1125~1210),字務(wù)觀,號放翁,越州山陰人。12歲就能寫詩作文,17歲便有詩名。29歲那年,陸游參加殿試,因名次排在秦檜孫子秦塤之前,招致秦檜的嫉恨,遭到黜落。秦檜死后三年才被啟用。
陸游一生始終堅持抗金,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(quán)者的排斥打擊,終生不得志。
南宋孝宗乾道七年(1171)七月,夔州通判王炎被任命為四川宣撫使。王炎任命陸游為宣撫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。
乾道八年(1172)正月,陸游從夔州出發(fā),三月到達南鄭,入王炎幕府,投身軍旅生活,曾參與渭水強渡和大散關(guān)遭遇戰(zhàn)。他年輕時“上馬擊狂胡,下馬草軍書”的愿望得以實現(xiàn)。
陸游在南鄭的從軍生活,是他夢寐以求的。他認為自己“生擬入山隨李廣,死當穿冢近要離”的愿望能夠?qū)崿F(xiàn)了。他換上戎裝,跨上戰(zhàn)馬,馳騁在漢江兩岸,奔波于秦嶺南北。他給王炎提出了主動出擊,打擊敵人,收復失地的策略。并建議:“經(jīng)略中原必自長安始,取長安必自隴右始。當積粟練兵,有釁則攻,無則守。”這就是說,以漢中為抗金的后方,待時機成熟,自隴右出兵,先奪取長安,進而收復中原,直搗燕趙。這并非憑空的主觀臆想,把漢中作為抗金基地,有前朝歷史可鑒,有地利可用,有民心可依,有財力可資,有敵勢可借。因此陸游認為,應該以漢中作基地,用關(guān)中作本根,消滅敵人,堅持抗金,奪取最后勝利。
在南鄭,陸游不光陳進取之策,而且置身于馬蹄度隴、士甲映日的軍事活動之中。經(jīng)常往返于終南山中的大散關(guān)、兩當、鳳州、駱谷和褒谷之間,參加星夜強渡渭河的戰(zhàn)斗。寢食于鞍馬之間,柳蔭夜臥,沙場露宿,重鎧渡冰河,勘察敵情,慰問那里在金人統(tǒng)治下的宋朝百姓。父老們一邊歡迎自己的部隊,一邊訴說所遭受的困苦。
南鄭的從軍生涯,使陸游的詩詞創(chuàng)作風格發(fā)生了嶄新的變化,一掃江西派著意追求奇崛婉麗,窮工辭藻的詩風,將許多富有生活實感的愛國激情傾注于詩詞中,開始植根于鐵馬秋風的現(xiàn)實主義,同時又洋溢著愛國主義的情懷。
陸游在南鄭王炎幕府供職僅8個多月,卻是他人生最得意的時期,如漢高祖劉邦在南鄭雖不足五個月,卻是他帝業(yè)鴻篇中最閃光的一頁。
陸游離開南鄭后,在宦海漂泊沉浮30多年,宋寧宗嘉泰二年(1202)以寶章閣待制致仕,回到家鄉(xiāng)山陰。這時他仍然夢繞魂牽他“爾來從軍天漢濱”的南鄭。他的才氣超拔,志趣高遠,作風清新刻露,飄逸圓容,寧宗皇帝稱贊其“卿筆力回斡甚善,非他人可及。”
陸游一生著作甚豐,除參與編撰孝宗、光宗《實錄》外,著有《劍南詩稿》《入蜀記》《南唐書》《天彭牡丹譜》《老學庵筆記》《渭南文集》《放翁詞》等書。陸游畢生志在抗金,恢復中原,至死深憾壯志未酬,在《示兒》中寫道:“死去元知萬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。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”
推薦閱讀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今日頭條
川公網(wǎng)安備51019002004313號